大陆、米其林、固特异,轮胎公司站在十字路口
在2025年4月8日,大陆宣布将于2026年促进ContiTech的独立,而大陆的母公司将来将专注于轮胎业务。"动荡的时刻",专注于轮胎业务的大陆将在全球轮胎市场掀起怎样的产业浪潮?
大陆缩小了业务范围
大陆花了30年的时间通过收购等手段将其"手"延伸到汽车、轮胎和工业材料等行业,成为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大型跨国集团。然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大陆宣布剥离多个业务,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轮胎业务中。如果业务剥离计划顺利实施,可能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完成。
30年与3年的执行时间强烈对比让大家思考——大陆发生了什么?表面上看,大陆正在缩小其业务范围,但如果我们透过财务报告来看,可以发现大陆的轮胎业务正逐渐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确实,轮胎业务仅占大陆总收入的约35%,但如果从盈利能力来看,你会发现这一占比低的轮胎业务是大陆表现最好的领域。
以2024年第四季度为例,在2024年,汽车、轮胎和ContiTech部门的收入分别为48.55亿欧元、36.77亿欧元和15.52亿人民币;利润分别为3.23亿欧元、5.11亿欧元和1.21亿欧元。尽管轮胎业务仅占大陆公司收入的约35%,但其利润占比高达53%。得益于13.9%的利润率(汽车和ContiTech的利润率仅为6.6%和7.8%),轮胎是大陆公司盈利的主要支柱。实际上,轮胎业务连续多年为大陆的利润做出了突出贡献。
此外,大陆的轮胎业务是2024年第四季度唯一实现正收入增长的业务部门。为什么要专注于轮胎业务?数据已经告诉我们。而且,和所有外资轮胎公司一样,“利润优先”也促使大陆更加关注高利润的业务部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大陆并没有将其轮胎业务作为一个“整体”来运营——其轮胎业务也在经历优胜劣汰。
在2025年,大陆再次出售其农业轮胎业务。这也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大陆将更加关注乘用车轮胎和卡车及公交车轮胎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结合2024年的行业新闻和财务报告,可以预测在乘用车轮胎市场,大陆将更专注于支持业务和高性能轮胎的销售;对于卡车轮胎业务,特别是在北美卡车轮胎市场的销售,大陆将继续推动其翻新轮胎的布局。几乎与大陆的发展战略一致的是它的老对手,固特异。
固特异改善轮胎业务
全球轮胎第一梯队的划分非常有趣 - 米其林和普利司通在他们的“龙虎斗”中独树一帜,而固特异和大陆则在争夺全球前三名的位置上进行了超过十年的激烈“攻防战”。
这两家公司的发展计划也出人意料地相似:专注于轮胎,特别是乘用车轮胎和卡车及公交车轮胎。
在2023年底,固特异发布了其转型计划 - 固特异前进计划。邓禄普欧洲的运营权、越野轮胎业务和化学产品业务都在固特异的销售计划中。固特异在乘用车轮胎业务上进行了更多投资。固特异位于俄克拉荷马州的劳顿工厂获得了3.2亿美元的投资,专注于生产“高端轮胎”;固特异还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纳帕尼工厂投资了5.75亿加元,以提高电动车轮胎和全地形轮胎的生产能力;固特异在中国的昆山工厂也投资了2亿美元,以满足中国对高价值轮胎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固特异专注于轮胎业务、致力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期间,乘用车轮胎成为其关键发展轨道。
当然,住友橡胶和固特异一样,也对乘用车轮胎有“特殊偏好”。到2025年中,住友橡胶预计将完成收购邓禄普欧洲运营权的所有步骤。这是住友橡胶在2015年与固特异联盟破裂后一直想要重新获得的运营权。
十年后,住友橡胶花费约51亿元回购邓禄普在欧洲的运营权。住友橡胶最终通过进一步整合市场资源,提升了邓禄普品牌在全球高端轮胎市场的竞争力,以及住友橡胶的全球“高端”战略。根据住友橡胶之前的声明,在回购邓禄普的欧洲运营权后,它将全面配合邓禄普的体育业务,以增强品牌的影响力。
然而,住友橡胶也在权衡每一项开支。到2025年,住友橡胶即将关闭其美国工厂。原因之一是该工厂在高成本下已经亏损多年。即使你更倾向于轮胎业务,在花钱时仍然非常谨慎。然而,并不是所有轮胎巨头在未来发展中都将“偏好轮胎”。米其林已表达了在2026年增加非轮胎业务比例的意向。
米其林跳出轮胎业务的范围,寻求更广泛的发展
此前,米其林在宣布2026年的销售目标时表示,计划增加非轮胎业务的比例。
当米其林在2024年宣布三年后的盈利目标时表示,除了为2026年设定42亿欧元的部门运营利润目标外,还重新定义了非轮胎业务的销售目标——非轮胎业务占总收入的20%。
事实上,提升非轮胎业务的表现仍然是米其林2030愿景的一部分。米其林的非轮胎业务包括密封技术、输送带、软管、工程聚合物、织物和薄膜。材料业务在非轮胎业务中所占比例较高(该业务已更名为“聚合物复合解决方案”),而“服务和体验”,即车队管理、零售、分销和生活方式,也是米其林正在扩展的非轮胎业务。
在2024年,米其林的聚合物复合材料解决方案业务实现了增长,进一步证明了米其林对其竞争力规划的正确性。"米其林不仅仅是一个轮胎制造商,米其林是真正的高科技公司。当然,米其林将继续在轮胎领域成为一个‘关键参与者’,但将进一步将其材料知识应用于‘技术要求最高、以增长为导向的市场,远远超出移动领域。’"当然,还有一些轮胎巨头的发展趋向于"常规"。
普利司通的全球本地化战略
与许多轮胎领先企业相比,可以发现普利司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更加常规——深化全球轮胎市场,探索不同市场的发展潜力。
然而,在中期业务发展计划(2024-2026)中,普利司通也设定了通过真正的"全球本地化"管理结构来实现"增强盈利能力",以最大化效率和利益,实现2030年长期战略——专注于价值创造。根据业务发展蓝图,普利司通的"进一步关注价值创造"包括"创造优秀的商业质量"、"创造高质量的轮胎"、"创造高质量的商业"和"创造新业务,为未来发展播下好种子"四个场景。
在高质量轮胎的制造方面,普利司通将通过整合基本产品设计技术和普利司通核心轮胎业务独有的“新高端”ENLITEN技术,以及降低业务成本的研发和制造基础技术BCMA,加快价值创造活动。此外,像大多数领先公司的轮胎业务计划一样,普利司通还将通过增强渠道实力,建立新的高端轮胎商业模式和可持续的高端品牌。另一家近年来持续动作的日本轮胎制造商横滨也在增加其越野轮胎的业务内容,但其核心发展与普利司通非常相似,仍在提升各类产品的竞争优势。
中国轮胎的十字路口
事实上,站在十字路口的并不仅仅是外国轮胎公司。随着105%的关税即将来临,中国轮胎公司也正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轮胎通过高性价比迅速扩大了其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但当更高的关税到来时,当一条卡车轮胎的售价为1800元时,中国轮胎公司还剩下多少性价比的优势?此时,中国轮胎公司可以看看外国巨头在做什么。毕竟,世界正处于高压关税之下,经历了许多风暴的外国轮胎公司的处理方法往往值得借鉴和学习?像米其林那样扩展新的橡胶项目?还是像普利司通那样加深“全球本土化”管理结构,以最大化效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