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扩张:全钢轮胎投资的"孤胆英雄逻辑"
2025年03月28日 16:41:26
555
在整个行业普遍唱衰全钢轮胎市场的背景下,中国轮胎企业上演了一场"逆周期投资"的"突围之战"。
在整个行业普遍唱衰全钢轮胎市场的背景下,中国轮胎公司展开了一场"逆周期投资"的突围之战。
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全钢轮胎新产能投资仅占半钢轮胎的7%。市场似乎被抛弃的领域在2025年迎来了戏剧性的转折点。包括陕西汉泰威、友道橡胶、俊乐轮胎、大友轮胎和赛轮集团在内的五家公司共投资54亿元,新增825万全钢轮胎产能,单厂投资强度达19亿元。在这种"非理性繁荣"背后,反映了中国轮胎行业的深层博弈逻辑。
投资动机分析
海外市场对冲逻辑:主要企业通过利用柬埔寨等海外基地(如赛轮的165万轮胎扩建项目)绕过贸易壁垒,直接抢占美国(2025年卡车轮胎需求预计增长24.6%)和欧洲(年销量超1100万轮胎)的增量市场。
成本极端路径:通过新材料技术(大友轮胎的120万高性能线)和矿用卡车专用轮胎等差异化产品,每公斤成本降至10-16元,低于猪肉价格但仍有微薄利润。
容量定位策略:当外资(米其林、普利司通)因利润率低于5%而撤出时,本地企业以生产240万条轮胎的产能(如大友轮胎的计划)来竞争市场份额,建立"适者生存"的竞争壁垒。
全钢轮胎市场的冰与火之歌本质上是中国制造业从"规模红利"向"体系能力"转变的缩影。当价格战触及成本底线时,只有通过构建"技术-渠道-服务"的价值网络,中国才能被刻在全球卡客车轮胎行业地图上的坐标。这场赌局的结局并不取决于产能扩张的速度,而取决于产业链价值重构的深度。
2024年05月11日 16:38:13
2024年05月11日 16:38:13
2024年05月11日 16:38:13
2024年05月11日 16:38:13
2024年05月11日 16: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