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全球橡胶市场显示出供需博弈加剧,价格波动和差异化现象。
供应侧:主要生产国之间的差异化和天气干扰
东南亚生产地区的不同收割节奏
主要生产国如泰国和印度尼西亚逐渐进入收割季节,但产量恢复缓慢。泰国3月份的产量同比增长1.2%,但由于橡胶种植园的老化,原材料的采购价格依然高企。由于树龄结构问题,印度尼西亚4月份的产量预计同比下降9.8%,而且赤道以南的一些生产地区降雨量增加,限制了橡胶采收的效率。越南的产量同比下降1.3%,主要是由于橡胶农民转向经济作物的意愿增强。
数据支持:ANRPC预计2025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仅增长0.3%,其中印度尼西亚产量减少7%成为最大拖累。
中国云南生产区暂时紧张
云南的收割进度正常,但过渡期内原材料的产量有限。再加上4月中旬当地降雨的影响,现货价格环比上涨2.3%。青岛自由贸易区库存增加到480,400吨,但一般贸易库存连续两周去库存,反映出国内消化能力增强。
需求侧:汽车行业出现差异化和替代压力
轮胎需求的结构性调整
国内轮胎企业的开工率环比下降,半钢胎的产能利用率为78.07%(同比 +2.34%),全钢胎的产能利用率为65.41%(同比 +3.35%),但由于库存压力,一些企业主动减少了负荷。全球汽车市场呈现出“新能源强,传统弱”的特征:中国的新能源车销量在3月份超过100万辆(同比 +36%),但美国受到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轻型车需求预计仅增长1.7%。
风险提示:LG取消在印尼投资77亿美元的电池项目可能会延迟新能车产业链上橡胶需求的释放。
合成橡胶的替代效应增强
国内合成橡胶产量同比增长18.1%,丁基橡胶产能扩大9.6%。结合丁二烯价格的下跌,合成橡胶对天然橡胶的替代比率提高到38%。然而,原油价格回升至每桶63美元(WTI),限制了合成橡胶进一步降价的空间。
库存与成本:去库存缓慢与成本支撑博弈
全球库存高位波动
青岛社会库存总量为138.29万吨(环比 +0.57%),深色橡胶库存增加1.94%,而轻色橡胶因轮胎厂补货减少1.49%。保税区库存略微下降1300吨,但同比仍高出12%,反映出海外供应压力并未从根本上缓解。
成本方面多种因素交织
美元汇率:美联储加息预期上升,美元指数上涨至103.5,压制以美元计价的橡胶价格。
原油价格:布伦特原油反弹至每桶66.95美元,推动合成橡胶成本上升,间接支撑天然橡胶价格。
运费: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上涨15%,东南亚到中国的海运成本增加了每公斤0.8美元。